不久前,美团打车登陆上海,同时上线了出租车及快车两种业务,而消息称美团打车登陆上海第二天,日完成订单量超25万单,同比21日增长超66%,司机平均接单时长为5秒钟。王兴更表示美团打车已经在进驻城市拿下1/3市场份额。
30%的份额足以令滴滴警觉。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从来不缺竞争,美团带来的挑战或比此前的优步中国更加残酷。此外,高德地图也半路杀出来,在成都、武汉两地率先上线了顺风车业务,同时开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。
竞争对手剑指滴滴的核心均是从收益入手,补贴也曾是滴滴深信不疑的逻辑。美团打车每单补贴成本约为40元,高德顺风车则直接免除了车主的佣金,而滴滴对司机的抽成约为20%甚至更多。
原本毫无关联的三家公司,进入了同一个战场。只不过,三家公司的出发点都不相同。对于王兴来说,打车是弥补了作为生活服务平台,用户在出行领域的需求,高德顺风车则是从公益角度,暂不涉及商业化。
从目前的市场关注度与民意倾向度来看,相对于滴滴外卖搅动出来的声响,美团打车更为来势汹汹,尽管过去程维放言:尔要战,便战。但到今天,滴滴如果说没有危机感是不可能的。
3月27日,高德地图宣布推出2018年首个公益项目即顺风车业务,其在成都、武汉率先上线,同时开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等城市的车主招募,未来逐步扩展到全国更多城市。
尽管顺风车业务在滴滴的占比并不高,但是,作为阿里巴巴的”亲儿子“,且坐拥7亿用户规模,高德的边界仍有想象空间。据高德总裁刘振飞介绍,高德有上亿的自驾“老司机”,每天有3.4亿次用户出行要求。与此同时,作为智慧出行调度平台,高德还提供供需预测的撮合,智能路线规划引擎,并用交通大脑全局调度。
据了解,目前顺风车领域的佼佼者是滴滴出行和嘀嗒出行,然而,这些平台都要抽取司机一定的佣金,比如,滴滴顺风车收取每单佣金10%,嘀嗒出行的顺风车则以收取信息服务费为主,每单费用在0.5元-2元。与这些平台不同的是,高德公益顺风车平台暂时没有任何商业化目的,不但零抽成,还为用户补贴短信通知、保险等第三方服务费。
当前针对美团打车,滴滴上线了外卖业务作为反击,也有消息透露滴滴成立了打美办。滴滴做外卖来反击美团打车的策略可能收效甚微。而滴滴要做的应该更多。
当前美团发展态势对滴滴不利
对于美团来说,它的布局是衣食住行、吃喝玩乐全覆盖,而做打车也是水到渠成的业务延伸,补足自身吃喝玩乐之外的出行版块,当前美团给出的数据显示,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,美团点评的2.5亿日活用户中,30%有出行需求。
而对于司机来说,对于美团的到来几乎一边倒表示欢迎。在用户群体中,这种对于美团打车到来的支持态度我们也可以感受得到。尽管当下的打车市场,滴滴基本上已经垄断,但是这种垄断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坚不可摧。
而且它的脆弱之处在于,滴滴作为一个平台链接平台司机与用户两端,只要任何一端呈现出松动,平台生态城墙就会遭遇冲击。
但从目前来看,美团的补贴力度对司机的诱惑非常大,据美团打车一则海报显示,当天车费不足600元,美团会直接补齐600元;当天车费达到600元时,美团会额外奖励200元。美团的补贴政策还包括美团上海注册的司机前3个月免抽成,在南京的抽成仅为8%,而滴滴要抽20%。
美团将打车与就餐场景打通,上海用户在美团搜索本地餐饮商户信息时,可以直接通过商家主页面的“打车”入口,跳转到打车服务,无需再手动输入起始地址,减少大量操作成本,这是滴滴所不能及的。
所有互联网巨头公司刚开始都是集中所有资源突破一个点,直到垄断或者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。而垄断行业后就开始横向拓展,发展和尝试更多商业化可能。比如微信刚开始纯社交,用户量做到第一时,就开始尝试横向拓展,如九宫格里面的滴滴打车、京东、美团外卖,现在的小程序,广告都是在尝试更大化商业变现。
微信扫码即可关注网开亿面